Leyu乐鱼-
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年来,我国城市治理在顶层设计和工作思路上求创新,在治理过程规范上下功夫,在治理效能及治理水平上寻突破,沿着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方向深入发展。“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各地城市管理部门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从细微处发现问题,补齐短板,提升品质,不断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在探索中国特色城市治理新路上取得了新进展。
“像绣花一样”:在细节上用心用力
一城之美,在于精致;一城治理,在于精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细微之处最见真章,大到城市规划布局,小到一个井盖、一盏路灯、一处绿化,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考验着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
整齐的拼接盖板、梅花形象的LOGO、黑白相间的主色调……近日,路过江苏省南京市中山路、汉中路等地的市民惊喜地发现,行道树下的树池不仅换了颜值、提升了功能,透水性也强了,整体环境也更好了。据南京市鼓楼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遵循“色彩美、层次美、几何美、韵律美”总体原则,鼓楼区根据“三横三纵”道路,开展道路彩化提升,让一条条城市交通“血脉”变身美美与共的风景。彩化工程“量体裁衣”,精细到不同类别区域,选用不同色彩和造型的花卉品种;不同季节选用不同冷暖色系花卉。地摆、花坛、园林小品点缀道路之间,营造出繁花似锦、色彩缤纷的城市氛围。围绕小小树池精雕细琢,在看似寻常的细节处用心用力,是鼓楼区推进城市治理精细化的缩影。
马路越修越宽、广场越建越大、公园越来越多,并不意味着老百姓满意,重要原因是一些细节上处理还不够人性化。既要治“面子”,更要治“里子”。近年来,各地找准城市治理短板和难题,一系列重要民生工程相继实施。启动路网功能提升、交通秩序整治使城市运行更畅通、更便捷;实行建筑立面净化、城市亮化、绿化景观升级,让城市更美;大力推进垃圾分类、“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背街小巷“靓化”、老旧小区改造、口袋公园建设、公厕革命,改善了老百姓生活环境。着重解决市民身边的关键小事,以问题为导向,细处发力、找突破口,打通堵点、理顺机制,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优化城市空间,让城市变得更和谐、更宜居。
以人为本:无“微”不至彰显温度
城市治理不仅要有力度,还要有温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城市治理,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个城市留给人们的印象,不能仅仅停留在拥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更应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感到温馨、舒适和便利。一个有温度的城市,核心是“人”。
今年,“露营热”成为城市“顶流”时尚。“等了好长时间,终于可以到公园搭帐篷,我们的期盼终于成真了。”近日,广东省广州市珠江公园附近的市民对公园绿地草坪的开放赞不绝口。公园里树木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投下点点斑驳。草坪开放区搭起了不少帐篷,偶有落叶随着微风轻轻飞舞,不时有游人漫步其中。2022年年初,广州公园绿地草坪开展帐篷区试点,第一批推出24个公园绿地帐篷区域。城市空间的进化,是洞察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程度最清晰的“镜子”。从拆围墙到如今允许搭帐篷,市民眼见广州公园管理这几年的变化。一个小细节改变,公园、草地、帐篷就成为了可以够得着的诗和远方,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到了广州城市治理的细致与温度。
一座温情的城市首先要有鲜明的民生底色,营造城市治理中的“人情味”。为解决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往往需要从“微视角”出发,以“小”切口推动问题解决,以“小”变化优化服务、促进发展。近年来,各地不少以“微”字开头的实践经验做法引起了广泛关注。针对便民休闲、市民出行、绿化美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公厕内设施配置不足、马路树木枝条修剪不及时易引发交通问题、垃圾桶占压盲道等日常“小事”,有“微治理”“微修复”;对市民轻微违法行为的快速处置有“微执法”,实施“首违不罚”。为帮助群众快速化解“疑难杂症”,推出“微服务”,亮出“服务清单”,让群众“少跑腿”等。
这些“微”工作机制,触达城市治理“神经末梢”,高效高质破解城市治理“痛点”“痒点”。多了一些政策温暖、少了一些形式和浮夸;多了一些执法温情、少了一些简单粗暴;多了一些关怀暖心、少了一些冷漠旁观,城市治理充满了温情。
“更聪明一些”:城市变得“可知可感”
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城市治理创新带来革命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0点45分,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兴隆路一视频摄像头抓拍到店外违规摆摊;11点06分,经审核确认后上报至区城管指挥中心;11点08分,信息派遣至相关街道办,执法人员现场处置;11点44分,整改结果反馈至区城管指挥中心。从发现到问题处理完毕,只用了不到1个小时。这是青岛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上城管问题“智能感知”“智能流转”“快速处置”的一个案例。该平台统筹城市管理领域信息数据资源,建设了涵盖城市运行、行业监管等领域的7个支撑系统和24个特色场景应用。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飞速发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借助科技发力,在数据收集、趋势预测、动态跟踪等方面具有传统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公共设施信息,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加快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
近年来,不少城市开展“一网统管”实践探索,为全面建成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积累了经验。在上海,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已汇聚全市218类1.79亿数据感知端、1150个解决问题的应用,涵盖气象、交通、环境等8个方面。城市变得越来越“可知可感”,正在改变城市治理规则: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更优的数据能推动更好的部门协同,更好的部门协同挖掘更多的应用场景、提供更多社会民生服务,而这些场景、服务又会累积更多数据,推动数字化赋能城市治理建设加速,也推动着城市治理进入一个正向循环。
“治大国,若烹小鲜”,城市治理更是如此,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每一个细节都马虎不得。高效能、精细化的治理在推动城市运行效率提升和为城市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的同时,正在大幅提高市民获得感、幸福感。
-Leyu乐鱼